• head_banner_02.jpg

中国阀门行业发展史(一)

概述

阀门是通用机械中的重要产品。它安装在各种管道或装置上,通过改变阀门内通道面积来控制介质的流量。其作用有:接通或切断介质、防止介质倒流、调节介质压力、流量等参数、改变介质流向、分隔介质或保护管道和设备超压等。

阀门产品品种很多,分为闸阀、截止阀、止回阀, 球阀,蝶阀、旋塞阀、隔膜阀、安全阀、调节阀(控制阀)、节流阀、减压阀及疏水阀等;按材质分为铜合金、铸铁、碳钢、合金钢、奥氏体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镍基合金、钛合金、工程塑料和陶瓷阀门等。此外,有超高压阀门、真空阀门、电站阀门、管道及管道用阀门、核工业用阀门、船舶用阀门和低温阀门等特种阀门。阀门参数范围广,公称通径从DN1(单位为mm)到DN9750;超真空的公称压力为 1× 10-10mmHg(1mmHg=133.322Pa)至PN14600超高压(105Pa单位);工作温度范围-269℃超低温最高可达1200℃的超高温.

阀门产品 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油气炼制加工及管道输送系统、化工产品、医药食品生产系统、水电、火电及核电生产系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类阀门广泛应用于供热供电系统、冶金生产系统、船舶、车辆、飞机及各种运动机械的流体系统以及农田的排灌系统。此外,在国防、航空航天等新技术领域,也使用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阀门。

阀门产品在机械产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统计,阀门产值约占整个机械工业产值的5%。据统计,一座由200万千瓦机组组成的传统核电站共有共用阀门约2.8万个,其中核岛阀门约1.2万个。一座现代化大型石化联合企业需要各类阀门数十万台,阀门投资一般占设备总投资的8%~10%。

 

旧中国阀门工业概况

01 中国阀门行业的发源地:上海

在旧中国,上海是中国最早制造阀门的地方。1902年,位于上海虹口区武昌路的潘顺基铜作坊开始小批量手工制造茶壶龙头。茶壶龙头是一种铸铜旋塞。是迄今为止中国已知最早的阀门生产企业。1919年,德达(胜基)五金厂(上海传动机械厂前身)从一辆小型自行车起家,开始生产小口径铜旋塞、截止阀、闸阀和消防栓。铸铁阀门的制造始于1926年,最大公称尺寸为NPS6(以英寸为单位,NPS1=DN25.4)。在此期间,王英强、大华、劳德茂、茂旭等五金厂也相继开业,生产阀门。随后,由于市场对水暖阀门的需求量增加,又一批五金厂、铁厂、砂铸(铸)厂、机械厂相继开业生产阀门。

在上海虹口区中虹桥、外虹桥、大名路、长治路等地区形成了阀门制造集团。当时国内市场最畅销的品牌有“马头”、“三8”、“三9”、“双钱”、“铁锚”、“小鸡丸”、“鹰丸”。低压铸铜、铸铁阀门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卫生设施中的水暖阀门,少量铸铁阀门也用于轻纺工业部门。这些工厂规模都很小,技术落后,厂房设备简单,阀门产量低,但却是中国阀门行业最早的发源地。后来,上海建筑五金协会成立后,这些阀门生产企业纷纷加入协会,成为水路集团。成员。

 

02两个大型阀门制造厂

1930年初,上海申和机械厂为水厂制造NPS12以下的低压铸铁闸阀。1935年,工厂与祥丰铁管厂、祥泰铁器有限公司股东合资兴建大新铁工厂(上海自行车厂前身),1936年竣工投产,现有员工近100人,配进口2.6张(1张3.33m)车床和起重设备,主要生产工矿配件、铸铁水管和铸铁阀门,阀门公称尺寸为NPS6~NPS18,可为水厂设计供应成套阀门,产品远销南京、杭州、北京等地。1937年“八一三”日寇占领上海后,厂内大部分厂房及设备被日军炮火摧毁。次年增资复工。NPS14~NPS36铸铁闸阀,但由于经济不景气,生意不景气,紧缩裁员,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得以恢复。

1935年,国商李成海等五位股东在沉阳市南城区石室围路共同创办沉阳成发铁厂(铁岭阀门厂前身)。修理和制造阀门。1939年,工厂迁至铁西区北尔马路扩建,建成铸造、机械加工两个大型车间。到1945年,员工已发展到400人,主要产品为:公称尺寸DN800以下的大型锅炉、铸铜阀门、地下铸铁闸阀。沉阳成发铁厂是旧中国一家艰难求存的阀门制造企业。

 

03阀门产业大后方

抗战时期,上海等地不少企业向西南转移,于是大后方重庆等地企业数量猛增,工业开始发展。1943年,重庆洪泰机械厂和华昌机械厂(两厂都是重庆阀门厂的前身)开始修理和制造水暖配件和低压阀门,为发展后方战时生产、解决民用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阀门。抗战胜利后,力盛五金厂、振兴实业社、金顺和五金厂、七一五金厂相继开业,生产小型阀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工厂并入重庆阀门厂。

当时,一些阀门制造商上海的阀门厂还到天津、南京、无锡建厂修理和制造阀门。北京、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青岛、武汉、福州、广州等地的一些五金厂、铁管厂、机械厂或造船厂也从事一些水暖阀门的修理和制造。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1日